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4的博文

AAAA 过于冰冷的强大——永泽 挪威的森林 永泽君 渡边君 绿子 直子 伍佰歌曲

http://blog.5d.cn/vip/greatczy/200604/248382.html 我是热爱村上的,村上小说中的第一主角,于我而言,不是小说人物,而是生活方式——他们都热爱音乐、咖啡、冷静地一个人生活、在孤独中独自发现生活中的小小乐趣……这些主角之所以能让我有这么大的接受度,多半是因为这些人与我有本质的共通之处——出身一般市民家庭;不有钱也不过于贫穷;本身算不上特别优秀,但也绝不愚蠢——读书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但是成绩尚过得去,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小有收获,能把爱做的事做得很像回事儿;凡事靠自己,总是尽量不给别人带去麻烦;不擅长社交,喜欢一个人自得其乐……总之,都是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得不算太如意,但也不太艰难的一群。  与这群人相对的,村上的小说中,又有一群这样的人:出身优越,从不担心钱的问题;脑袋好使,随随便便就能把一般人非得拼命做的事做好;长得也好,口才也不错,随随便便就能获得别人好感……简直"就像天使的光环,清晰地悬浮于他的头顶"。比如《舞舞舞》里的五反田,《挪威的森林》里的直子的姐姐。  但是在村上眼里,这群过于出色的人,似乎是很难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五反田的结局是驾着他的梅赛得斯落入水中;直子的姐姐则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群远远超过一般的带有"天使的光环"的人,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强大——唯一例外的只有《挪威的森林》中的永泽。  永泽是这群人中的典型——父亲在名古屋经营一间大医院;不费吹灰之力,考进东大,学习成绩无可挑剔;零用钱绰绰有余,人又长得仪表堂堂;和女孩子上床简直是手到擒来……但他的命运与其他带着天使光环的人截然不同——他后来参加外务省考试,顺利成为外交官,到德国工作,总之是顺顺利利地"在那广阔无边而险象环生的世界里大显身手"。  永泽之所以能不在与这个广阔无边而险象环生的世界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显然是因为他的"强大",这种强大,表现在他极高的克制度与努力,他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比如要尝试一下在这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中,自己能爬到什么地步,到底有多大本事——他总是付出巨大的努力,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对那些不努力的人生出这样的愤怒来:这些家伙为什么不知道努力呢?不努力何必还牢骚满腹呢?所以,当他考入外务...

讨伐中宣部12 焦国标 AAAAAA 形式上语言暴力,广泛使用讽刺

   我们都是中宣部的受害者 --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读后        任不寐(加拿大)   昨天收到宋永毅先生寄来的《讨伐中宣部》一书,连夜拜读了其中有关"中宣部"的内容。焦国标兄这些不幸导致"洛阳纸贵"(国标自语)的名作,我现在才认真学习,确有所得。于是将这些感受写出来,一是完成宋永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二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用这篇短文送国标兄不日东临易水,仗剑故国。   《讨伐中宣部》得以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应该感谢中宣部。一方面,禁止、什么什么出名,这已经是一种"中宣部定律"了。最近网络上不断有人撰文谈论"央视定律",大意说中央电视台顶(支持)谁谁死(倒霉)。以此也可以总结出一个"中宣部定律"来,那就是中宣部禁谁谁火。但是,《讨伐中宣部》之所以引人瞩目,更重要的原因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中宣部这些年来几乎使所有的知识分子或以文字为业的人成为受害者,正是这些无所不在的受害者群体,成为焦国标的支持者,并是他一讨成名。中宣部在文革时期,也一度成为受害者,尽管也算害人者作恶自害,但不能说洪桐县里无好人。但是 1989 年以来,中宣部成为戒严体制的执行委员会之一,其功能就是禁锢言论。这种言论铁血政策是江泽民和丁关根合作完成的,这里面包含着政治交易和政治恐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宣部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成为文明之敌,并几乎将所有的作者和读者都推到了焦国标那边——他们已经忍无可忍,就等着焦国标挥毫落纸,哄堂喝彩了。因此我建议焦国标先生应该在"后讨伐"时代撰写一文,《感谢中宣部》,是为恩怨分明。   "我们都是中宣部的受害者",上面的评论仅仅揭示了这个命题的小部分内容。中国知识分子首先在政治上、在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方面,是中宣部的受害者,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另外一面,在精神结构和文化品质方面,我们同样是中宣部的受害者——即使反对中宣部体制的人,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语文方式,无一不深刻地浸淫在中宣部的影响之下。这是中宣部体制对中国这个民族更深刻的伤害。我们不需要上溯到传统文化或最高当局那里论述谁害了中宣部,我们假定中宣部是一个政治起点,我们来分析它是如何改造了我们的灵魂。   焦国标"控诉...

讨伐中宣部11 焦国标

  自由出版物的四项出版原则 --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序        何家栋(北京)   我第一次接触国标的的作品,始于他写的《北京的儿化韵》那篇文章,曾为他敏锐所折服,在短短的篇幅中,通过日常生活用语,把北京人那种"站在天安门,一览天下小"的皇权意识揭示的淋漓尽致,从此我对所谓"京味"什么的就深怀戒心。及至读到他在 2004 年初引发轰动的《讨伐中宣部》,更是受到强烈的震撼。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激情有余,智性不足",但我看重的不是它犀利的言辞和随手可以抓到的"小辫子",而是它将中国人炼狱似的精神生活状态如此透彻地表现出来。现在他把与这篇文章相关的文字汇集为《中宣部和兼听权》,不仅为中国新闻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文化恐怖档案库留下了一份现场记录。   中共十六大郑重地提出了"小康社会"和"政治文明"两个概念,前一个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后一个则是通过日本辗转引入的西方概念,但两者都指向一个相同的目标:即建立文明社会。"文明"一词源自拉丁文" civili ",意指人的开化状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历史阶段。" civili "也有公民的意思,这就是说,比蒙昧和野蛮社会进步的文明社会应当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不是臣民社会,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在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之间还有第三个因素,"这个因素是政治因素,但同时又不是官方因素……这个具有公民头脑和市民胸怀的补充因素就是报刊自由。""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   有人说,要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当在政治民主化、政治法制化、政治科学化、政治公开化、政治高效化、政治清廉化和政治文化世俗化等方面不懈努力。笔者以为,政治公开化的位置应提升第一位,,因为马克思曾指出:"新闻出版是人类自由的实现。"希尔斯曼则说,"不管民主的定义是什么,没有新闻自由,民主本身就无法存在。"政治文明也罢,小康社会也罢,首先都应当是波普所说的"开放的社会"。封闭的社会或者僵化的社会,既无文明开化可言,也很难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   ...

讨伐中宣部10 焦国标

谁是对外传播学之父     谁是对外传播学之父       焦国标   施拉姆是传播学之父,这是学界公认的,没有争议。可是现在我若问你"谁是对外传播学之父",你知道吗?你可能说:"就根本没有这个学科,哪来的之父?"我说"你错了。对外传播学之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拜读的这本书的作者,鄙人焦国标先生"。"你在说胡话吧?""呵呵说胡话的是阁下,不是在下。如果根本就有这个学科,还能轮到我来之父吗?"究竟是不是在下说胡话,您看完了这本《对外传播学》再下结论不迟(作者按:此文是《对外传播学》一书的引言)。   话说 2001 年 8 月下旬,新学期即将开学。开学前一周左右,我受命接手 2000 级国际文化传播交流专业二学位班的对外传播学课程。当是时也,我尚未正式调入北京大学。工作关系未到,人已接手上课,这对工作调动有利,可以彰显调入此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对这门课程所知实在寥寥,或者说此乃平生第一次正面遭遇对外传播学这个词,似乎也幷不算谦虚或夸张。对外传播学啊,你是一位丈二的和尚,我一时摸不着您老的头脑。常言说:"欲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如今反是,自己一瓢水没有,反要给学生一桶水,岂不将寡人难煞。   那位看官说了:"让你接手对外传播学岂不是乱点鸳鸯谱吗?"有点儿,但不全是。准确说这叫做"瘸子里挑将军",或者叫做"世无英雄,遂让竪子顶上"。你可能不相信,中国十三亿人口,难道就找不到一个与对外传播学正面遭遇两次以上(包括两次)的人吗?这取决於怎样理解对外传播学这个概念。如果说对外传播学就是对外宣传技巧或对外宣传纪律,那么遭遇两次以上包括两次的人肯定是有的,因为中国从上到下有一个庞大的对外宣传队伍,人数大约以十万计。这些人岂止遭遇两次,而是每日都浸淫在对外宣传工作之中。可是如果说对外传播学是指一门真正的科学或学科,那么的确十三亿中国人里头与对外传播学遭遇两次以上的人尚未出现。不止如此,实际上是遭遇一次的也没有,包括当时的笔者本人;不仅是十三亿中国人里,而且是六十亿地球人里。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根本就不存在真正学科意义上的对外传...

讨伐中宣部09 焦国标

     中国开放报禁的三种途径       焦国标   日前有美国之音记者打来越洋电话,问以我之见,中国大陆报禁何时开。台湾开放报禁的前例给中国人无限希望,眼巴巴都盼着那一天早些到来。我答道,我掐算不出来具体何时开,但肯定要开,而且我对开禁方式的具体途径有所思考。   第一种开禁途径,某年月日,全国一起彻底开禁。第二种开禁途径,头一年先几个省一起彻底开禁,比如东北三省,次年再几个省,比如西北数省,三五年内全国各地报禁全部放开。经济放开,始於东南,我主张这次开放报禁的甘露别再人为地後降在西部地区的人们头上。这里所谓的彻底开禁,是指像开办普通的公司一样,只要符合某一基本标准,无论是张三,还是李四,谁都可以注册办报(电视台、出版社等),不要留下任何特许制的痕迹。   第三种开禁途径是,像国家订立五年计划一样,制定出一个开放报禁的五年计划。比如在这五年里,每年可以允许每省创办五家纯私营报纸、五家纯私营电视台、五家纯私营广播电台、五家纯私营的新闻综合类网站和五家纯私营的出版社。如此到第五年,新闻业准入实现"零门槛",谁爱办谁办,就像小商小贩登记注册公司一样轻而易举,完全达到欧美、港台新闻自由的水准。   就笔者个人的倾向,第二种开禁方式最优。既可以把开放报禁的震荡减至最低,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屏蔽权力寻租。第一种方式,全国一起彻底开禁,固然可以避免权力寻租现象,可是全国新闻出版界一时可能乱成一窝蜂。第三种方式必然造成权力寻租。假定今年允许河南省开办五家私营报纸,标准一定,而达到这个标准的却决不可能就这么五家,那么问题就出现了:谁可以进入今年这五家?谁不得进入今年这五家?大家必有一拼。怎么拼?拼什么?很难逃出拼关系、拼钱的窠臼。鉴於目前有钱就有关系的现实,最後肯定是谁敢下血本送钱谁进入   顺便说,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之先生就曾企图向蒋介石政府推举第二种方式的思路。当时共産主义的理念正如地火运行,胡适认为,拨出东北三省,让共产党搞共産主义去。搞成了,全国推广;搞砸了,不待党国兴兵围剿,共产党就自动偃旗息鼓。可惜胡博士胆子太小,文章写成,不敢发表,也不敢上书,压在箱底几十年,这么好的主意白白浪费掉了。不过话说过来,即便胡敢发表,敢上书,蒋也未必会采纳,甚至决不可能采纳。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德行,灭亡的头天晚上,...

讨伐中宣部08 焦国标

    《环球时报》专捧老年独裁者       焦国标   《环球时报》是大陆最成功的专司国际报道的报纸。对於中国读者的国际视野而言,这家报纸既是功之魁,同时也是罪之首。眼下中国民衆中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我看来起码有八成是它煽乎起来的。中国人在国际政治问题上已经越来越变得吃屎不知香臭,美国 9?11 发生时无数中国人为之鼓掌欢呼就是明证。将来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真有什么走火入魔的事发生,应该先拿这家报纸是问,它得承担八成责任。不过这里我不谈它的煽乎民族主义,只历数它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老年独裁者捧臭脚的报道。这种报道让普通中国读者失去辨别狗屎的嗅觉。    2004 年 10 月 20 日晚上,古巴老年独裁者卡斯特罗在一次群衆集会中,一脚踩空,摔裂左胳膊骨,左腿膝盖骨碎裂。两个月以後, 12 月 23 日,卡斯特罗又出现在古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现场。对此事件, 12 月 27 日《环球时报》以"伤病很快痊愈已能稳健行走"为眉题,以"古巴为卡斯特罗欢呼"为主题,予以报道。报道者是本报驻委内瑞拉特派记者刘宏。报道中写道:老卡在少先队员陪同下"稳步走向大会主席台。在场的六百余名代表起立高呼'卡斯特罗万岁!古巴自由万岁!'人们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这位坚强的革命老人。卡斯特罗面带笑容,不时向现场代表和报道会议的各国记者挥手致意。"   在这篇报道里,卡斯特罗慈祥得像一个祖父,一个弥勒法佛。试问去年三月他一次抓拿七十五名有的比他孙子还年幼的"反革命分子"时,他还面带笑容吗?在六百多人高呼"卡斯特罗万岁!"的背後,记者刘宏先生你想过没有,这个"革命老人"在他半个世纪的独裁统治时期制造过多少冤假错案?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数字。《环球时报》从来没报道过这样的消息和数字。可是我坚信他制造了太多的冤假错案,为什么?毛泽东独裁二十多年就制造那么多,他比毛泽东长一倍,你想去吧!   "据介绍,卡斯特罗迅速康复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卡斯特罗知道自己能早日康复,就是对古巴人民的最大鼓舞和对敌人的无情打击。"敌人是谁?当然是美国。 "卡斯特罗迅速康复,令古巴人民和所有关心他的人们欢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