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的危机是无知

按�:
郎咸平说,中国根本就不是制造业大国。实际上,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应该是美国,它掌握了定价权,真正地掌握了产业。目前中国只是整条产业链当中最没有价值部分的"1""1"是纯粹的制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工人还不赚钱。而美国是"6""6"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都是赚钱的部分
中国的经济发展早在一九八九年就�始走上"三不惜"的歧途:不惜危害广大底层民众的利益,不惜破坏国家的环境,不惜浪费国家的资源。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的政府恶行――政府把自己应付的责任转嫁给老百姓。于是也就有了把我们祖国变成世界加工厂,把我们的人民当成廉价奴工的毁国卖国式的经济发展。为中共虚假经济涂脂抹粉、误导无知民众的不只是国内的御用经济学家,还有海外那些亲共的著名学者和经济学家。

郎教授认为,目前股市有三股资金,制造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避险资金进入,楼市有避险资金、信贷资金进入,楼市回暖,股市暴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进来,将不可避免的造成通货膨胀预期。

第四架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郎教授再度提出了其著名的"6+1"理论,郎教授说,目前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扮演着"纯粹制造"的角色,它们的特征便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工",而大物流部门却控制在欧美的手里。整个产业链中,他们掌握了定价权,绝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人赚走。

郎咸平说,中国根本就不是制造业大国,只有掌握了定价权,能称为真正的掌握了产业,实际上真正制造业大国应该是美国,目前只是整条产业链当中最没有价值的部分"1"放在了中国,"1"是纯粹的制造业,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工人还不赚钱。"6"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

在郎咸平看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政府投资、出口,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都已经停下,中国经济在明年见底之后,将面临经济增长点枯竭的危机,"中国经济迫切需要第四驾马车来拉动。"这第四驾马车就是要通过企业产业链整合提高利润,才是中国经济摆脱危机之道。

郎教授说,今天的中国唯一的机会是民营企业利润的增长,拉动经济,拉动真正内需的来源一定是企业的利润,只有利润才能够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只有利润造成了滚雪球的效应才能够真正拉动这个社会的内需。让企业家赚更多的钱,他发更多的红利给他的员工,大家拿到更多的钱之后才有更大的能力去消费,这才是内需的真正来源,而消费之后自然产生企业的滚雪球的效应,利润增加后才会有更多的钱转入投资,然后赚更多的钱再转入再投资,他的利润可以再投资、再增长、再投资、再增长,这就不像基础建设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滚雪球效应。只有透过这个方法,才能够真正的拉抬我国的内需。中国唯一的内需来源,那就是民营经济的利润。

郎教授建议应该努力的推动6+1的整条产业链的高效整合,推动这个整合就能够创造利润,创造利润就有滚雪球效应,这个是拉动内需的办法,要帮助传统劳力密集产业进行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全世界最顶级的产业都在高效压缩产业链,使产业链变小,变快,成本自然降低,利润大幅提高。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
郎教授在今天的演讲中一语惊人,指出,"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郎教授认为,只有建立起以规则为主的系统工程才能够称为高科技,只有在这种严格的工序流程也是系统工程的要求之下,你产出的质量才是一模一样的。只要保证质量的稳定,才可以量产。中国还有一个人才市场,美国没有的。难道美国不出人才吗?不是他们没有人才,是因为他们要寻找螺丝钉。只有中国才去找人才,因为你缺乏系统工程。

工序流程一旦建立起来之后,你就像美国人一样寻找在工序流程上的螺丝钉,只有在这种严格的工序流程也是系统工程的要求之下,你产出的质量才是一模一样的。要建立这个流程,这个民族必须是一个知道规则、遵守规则的民族,才能从心里、从基础上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因为这就是一个绝对的规则。

中国缺少国际化规则

郎教授说,目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就是缺少法制化的游戏规则。

他举例说,农民都知道,农田要灌溉时要先挖沟渠,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去灌溉,如果不挖沟渠随意打开水闸,一定是洪水泛滥。目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正是不挖沟渠让水漫开。

法制化的规则是沟渠。一个没有法制化游戏规则的国家,一定是大吃小,强吃弱,一定是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由于没有法制化的游戏规则,这和一百五十年被列强侵略没有什么差别,过去各国列强要过洋枪大炮进行侵略没有达到的目的,由于我们没有国际化的规则,透过国际化都达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从加入WTO到现在,根本不知道要挖沟渠"

郎教授呼吁,开放的同时,要制定一个保护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有些产业是不能开放的,比如零售,这些叫战略性的行业。

在演讲的最后,郎咸平教授总结"我们没有准备好,就开放了大门,不知道开门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可以去做些什么。今天中国的危机是什么,决不是金融危机,也不是制造业危机,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对危机的无知!"

三十年��改革的代�
官方数据显示,政府在医疗和教育上的相对投入自90年代以来一直就在减少。1986年,国家负担医疗总支出的39%,而公民个人负担26%。到了2005年,国家对医疗的投入下降到18%,而公民个人负担增长为52%。这种急速的变化明显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相应地减少了有能力维持医保的人口。从1990年到2006年,医保支出在个人消费中的比例在城市地区翻了三倍(从2%增长到7.1%),在乡村也增长了30%。根据卫生部在2003年做的一个调查,因为交不起医疗保险,约有一半的人患病后选择不去看医生。1991年,国家负担84.5%的教育支出,而到了2004年,这个比例降为61.7%。同一时期,由个人负担的学费和杂费大幅增长,在1991年,这两项只占教育总支出的4.4%,而2004年,他们占到的总支出的19%。国家的教育投入减少导致年轻人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降低就说明了这一点(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1980年,农村地区的初中生会有25%升入高中,到2003年,这一比例降为9%。同一时期,城市里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也由86%降为56%。
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环境恶化的情况已经是人所共知。尽管对污染造成的损失没有统一的数据,但大家都知道那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最近一项由世界银行和中共政府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2004年因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5.8%,另一项由中国两个政府机构进行的联合研究显示,2004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欠费约占当年GDP的1.8%。这也就是说,仅仅为了清理2004年这一年的环境污染,中国就要拿出2004年GDP的6.8%,也就是1.086万亿人民币才行(约1580亿美元)。中共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消极态度已令国家的生态系统危如累卵。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其实很少,特别是紧缺而又分布不均的水资源: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在长江以北约占国土面积64%的地区却只拥有全国水资源的19%。中共政府不惜一切发展经济的政策令本已紧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2004年的联合调查显示,"全国约有两万五千公里长的河流水质达不到水生物生存的标准,城市区周围约90%的河流都已被严重污染。"如果再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环境恶化不仅将阻碍将来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诱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冲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前89民运学生领袖基督教牧师张伯笠谈“原谅”

毛泽东和张玉凤的秘闻 (组图) "老革命遇到性问题"

从当代鲁滨逊到忠心的牧羊人——美国丰收华夏基督教会主任牧师张伯笠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