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新中国──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 09 谢辞与 附注

我知道,要想从头讲起在中国大陆的经历会有许多困难,然后,钱也是个问题,尔后还要考虑工作问题。将来或许还得操心小孩子的事情。但今晚,我们在莎莉花园深处,其余都是多余的了。

 

谢辞

  在我动身去中国之前并没有写书计划。在北京时这个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回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想法。所以我把这个谢辞内容划分成三个阶段:去中国前、在中国期间和离开中国后。第一、二个阶段对本书做出重要贡献的朋友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正在帮忙我。

  第一阶段,我特别要感激伦道夫?关(Randolph Quon)。他对中共太子党与中国金融方面的研究使我受益匪浅。随着时间推移,他成为我的中国宗师和亲密朋友。没有他睿智的教导和鼓励,我到不了北京。其他鼓励我成行的朋友们还包括:保罗?卫利奇(Paul Weyrich)、琼?提佛?德莱尔博士(Dr. June Teufel Dreyer)、罗杰?罗宾逊(Roger Robinson)、法兰克?格夫尼(Frank Gaffney)和丹尼?谢特(Danny Schechter)。在我离开之前的几个月,米米?詹姆斯(Mimi James)和泰瑞?哈尔塞(Terry Halsey)邀请我住进他们在纽约的家里 ,环球视野(Globalvision)提供了办公室,波托马克基金会(Potomac Foundation)的丹尼尔?麦当劳(Daniel McDonald)提供了最初的基金。

  在中国期间,倘若没有美中两国同事(和每天往来的商界朋友)亲密无间的友情和坦率,那么每天就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乏味,没什么好说的了。有些朋友我可以提及名字,譬如麦克?福斯特(Michael Furst)和孟克文(Chris Murck)。其他一些朋友我必须为他们隐姓埋名。您知道您是谁,也许个别朋友会对这本书感到不高兴或受到触犯。个别地方也许是我的错;虽然我有极佳的记忆能力,但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如果有任何纰漏或误解,都是我的问题。

  另外,我很感激我的公关公司的管理人员,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在美国的,感谢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始终站在我一边。 在美国大使馆,我特别感谢那些曾帮助我的武官;而在商务处,我要感谢庞韬文(Thomas Lee Boam)和史蒂芬?安徒生(Stephen Anderson)所展现的洞察力与远见。在北京外国新闻界,特别感谢多位记者(一些已离开北京),包括潘文(John Pomfret)、亨利?朱(Henry Chu)、麦克?雪力顿(Michael Sheridan)、夏雷(Shai Oster)、诺亚?史密斯(Noah Smith)、白安儒(Andrew Batson)、 克里斯?毕林(Chris Billing)、爱德华?杨(Edward Young)、西蒙?卡列基(Simon Cartledge)、安得列?莫列维基(Andre Mrevije),特别是白克尔(Jasper Becker)。几个北京人士对这本书的特点也颇有影响:金?巴内(Kim Barnet)、丹?布罗笛(Dan Brody)、汤荻(Tang Di)、艾丽斯?傅(Alice Fu)、黄孟度(Po-Wen Huang)、胡兰(Francesca Dal Lago)、哈里?米勒(Harry Miller)、 福里达?莫克(Freda Murck)、托德?史帝福克斯(Todd Stellfox)、以及罗素?杨(Russell Young)。在互联网方面,我要感谢麦克?鲁宾逊(Michael Robinson)乐意出现在纪录上, 既使他不同意我的一部分结论。还要感谢他耐心向我解释中共的防火墙先进技术。彼得?拉洛克(Peter Lovelock)提供的精采分析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持续提供新的线索和资讯来源。 我同时要感谢《标准周报》(Weekly Standard)鼓励我研究互联网的题目,并负担最初的研究费用,并且要感谢理查?史达(Richard Starr)的纯熟编辑技巧。

    离开中国后的阶段,我希望感谢我的父亲,大卫?葛特曼(David Gutmann),他说服我争取这本书的合约。厄哈特(Earhart)基金会慷慨提供的研究经费,让我得以回到中国几个月,做一些深入的访问,以填补其中一些重要的空白。我要感谢大卫?甘迺迪(David Kenndy)和厄哈特的全体职员,特别是英格力?美利可斯基(Ingrid A. Merikoski)和却瑞尔?高斯基(Cheryl D. Gorski)。也感谢丹?麦克?迈克(Dan McMichael)指点我寻求厄哈特的赞助,并且特别感谢对迪克?艾利恩(Dick Alien)从一开始就是我这本书的导师。

  鉴于这本书引用了许多背景资料,我要感激江雪琴(Jiang Xueqin)、詹姆斯?穆文诺(James Mulvenon)、亚瑟?沃卓伦(Arthur Waldron)、马英(Ying Ma)、大卫?卫尔克(David Welker)、马克?贝约克(Mark Bayuk)、史蒂芬?许(Stephen Hsu)、肯尼斯?伯曼(Kenneth Berman)、阿伦?托尔森(Alan Tonelson)和刘雅雅(Ann Lau)。 丹?萨若蓝得(Dan Southerland)、彼得?拉洛克(Peter Lovelock)和丽贝卡?麦其诺(Rebecca MacKinnon)出于善心,读完原稿并在最后阶段提供建议,切实有用。我要感谢杰佛瑞?费得勒(Jeffrey Fiedler)和劳联-产联下属的食品与服务业部门的工作人员(AFL-CIO Food &c Allied Services Trade),感谢他们提供的档案文件。也要感谢加利?司密特(Gary Schmitt)和新美国世纪项目持之以恒的支持。

  我的编辑,彼得?可利尔(Peter Collier)精心编辑了这本书。他对本书原稿倾注了不少心血,为突出主题所作的努力无法衡量。我写作冗长且用词苛刻,他不得不多次加工修改原稿,手法和技巧娴熟得像个优秀的外科医生。我还要衷心感谢卡罗?史达卫克(Carol Staswick)为本书最后付梓所作的贡献。

这个谢辞无法表达我对妻子所作贡献的感激。除了在校对和编辑方面她是最佳人选之外,是她把我带进中国,又是她把我带回美国。 即使她知道我的写作会给她的中国学者生涯带来麻烦,但是她从未要求我更改任何言词的语气。这种支持一直像伊森?查雀利(Ethan Zachary)的祖母乔安纳(Joanna)所给予的那样,直到母亲紧急住进医院才突然替代了这一创作过程。出于所有这些原因,也为其他更深的我无法表达的缘由,我要说这本书属于她。

 

 

 

附注

 

序言

22页:"跨越太平洋的'坦慕尼协会'"(trans-Pacific Tammany Hall)一词据我所了解

先是由Randolph Quon所提出。

24页:我对后毛泽东时代美国对中共的观点的总结受到孟捷慕(James Mann)《转向》

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from Nixon to Clinton

Alfred A. Knopf, 1999)一书的影响。孟氏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北京吉普》(Beijing Jeep: 

A Case Study of Western Business in China )也很不错,敍述在八十年代备受关注的一家位

北京的美国汽车合资企业。

27页:关于北京街头的歌曲是在拉尔斐?迈克戴尔(Ralph McTell)的《伦敦的街头》(Streets of London)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28页:我对中国大陆民族主义的一些观点最先于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以"大布什,小布什"(Big Bush, Little Bush)的标题刊登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

29页:有关科技移转和中共军事目标的介绍详见李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和孟儒(Ross H. Munro)的《中美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最全面描述在中国投资失利的作品是乔?斯塔威尔的(Joe Studwell)的《中国大陆热》(The China DreamThe Quest for the Last Great Untapped Market on Earth)(Atlantic Monthly Press,2002)。

 

第一章 即兴表演

 

37页:我对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中共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的事件说明,曾于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四日以:伊桑?葛特曼(Ethan Gutmann),新中国的故事(A Tale of New China)为题发表在《标准周刊》(Weekly Standard)。

42页:"王"是假名。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采访。值得一提的是王对天安门运动学生领袖的嘲讽态度也确有其事实根据。关于学生抗议者不民主的决策过程,详见黎安友及林培瑞等美国学者所编著的《天安门文件》(Andrew.J.Nathan and Perry Link, eds., The Tiananmen Papers Public Affairs, 2001)。对于天安门运动学生领袖目前的职业,详见伊恩?伯鲁玛(Ian Buruma)的《坏分子:从美国洛杉矶到北京的中国反叛人士》(Bad ElementsChinese Rebels from Los Angeles to Beijing)(Random House2001)。

48页:福特(Ford)和IBM对大使馆的轰炸表示遗憾的信件详见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的《解放军报》;摩托罗拉的声明详见一九九九年五月九日的《北京晚报》以及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的《北京晨报》。上述全都可以在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的Sinopolis.com-特刊中找到。

48页:傅中宝(Michael Furst)的评论来源于我与他从一九九九至二○○二年的私人谈话。傅中宝帮助我了解到美国驻京商会如何接触华盛顿国会山庄,以及美国企业处理中共对大使馆被炸的反应的对策。

49页:有关艾兹拉?乌戈尔(Ezra F.Vogel)的声明,详见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四日《虎报》(Hong Kong Standard)刊载的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的"调查表明绝非误炸"(Probe Shows Bombing No Accident)一文。乌戈尔于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在哈佛费正清研究中      心(Fairbank Center)网站上登载一封公开信,反驳《虎报》的报导,题目叫"可能与谁有关"(To Whom It May Concern)。

52页:柯白(Robert Kapp)对轰炸大使馆的反应,详见一九九九年六月八日他代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国会有关贸易的下属委员会所做的证词(Testimony of Robert A. Kapp, President, United Sates-China Business CouncilSubcommittee on Trade, 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虽然我没有参加一九九九年美国商会拜访华盛顿国会山庄的聚会,许多美国商会的员工,包括何超琼(Tim Stratford)在二○○一年所谓间谍飞机危机事件时期与我谈过此事。

53页:《人民日报》呼吁中共加速解放军装备现代化的声明详见林和立(Willy Lo-Lap Lam,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九日发表在《南华早报》的"Self-Destructive Nationalism"一文。

 

第二章 MTV战争

 

59页:"魏""毛"和"同走一条街"都不是真名。若想进一步了解中共电视宣传的发展过程,详见白杰明(Geremie R. Barme)于一九九九年哥伦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赤字》(In the Red))一书。

82页:我对法轮功的描述可能会得罪一些追随者。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如果我给他们带来困扰,即使只有一点点,我由衷的感到抱歉。这段描述大部分是根据我自己与法轮功的几个学员接触的个人经历;我不想对这项气功运动或其精神信仰不懂装懂。因为我对法轮功的观察是以敍述方式呈现,只是单纯记录了我当时对该团体的感觉(不同感觉交织在一起),虽然我对法轮功的处境深表同情,我却无能为力。关于日期的部分,我引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二○○○年出版的由Wang GungwuZheng Youngnian编辑的《法轮功的宗教和政治意义》(Religio-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Falun Gong)一书。大部分在第四章,"中国大陆政治和社会的改革、合法性及困境"(Reform, Legitmacy and Dilemmas: China's Politics and Society)。关于法轮功的基本介绍,详见丹尼?谢特(Danny Schechter)于 二○○○年出版的《法轮功给中国带来的挑战》(Falun Gong's Challenge to ChinaSpiritual Practice or Evil Cult?)(Akashic Books)。

84页:关于中共国家安全部镇压法轮功的用意也许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的评论,出自于贝彼德(Peter Batey),现任欧盟中国大陆商会主席

 

第三章 参观日

 

95页:我提到的游说者训练课程是美国驻华商会为游说美国国会准备的。我不太清楚是哪些作者或哪个公关公司编写而成。关于柯林顿政府与中共当局的关系,详见孟捷慕(James Mann),《转向》(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from       Nixon to Clinton)(Alfred A. Knopf, 1999)。

102页:州长范图拉(JesseVentura)拜访中国时,我不在北京,媒体有许多报导:如美联社二○○一年六月十一日由Andra Ang发出的"美国州长访华期间夸大其词"(Flamboyant U.S. Governor Tours Beijing);Dane Smith二○○二年六月二日在《明尼阿波利斯之星论坛报》发表的"从明尼苏达到中国大陆"(From Minnesota to China);《南华早报》二○○二年六月十日刊载的"前摔跤选手督促商界领袖抓紧时机" (Ex-Wrestler Urges Business Leaders to Get to Grips)。

104页:有关国会议员西蒙?奥维兹(Simon Ortiz)的访华报导,详见二○○二年四月五日人民日报网路版题为美国国会议员呼吁加强对华了解的文章http://fpeng.peopledaily.com.cn/200204/05/eng20020405_93515.shtml

105页:关于SARS疫情,详见潘爱文(John Promfret)于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传染病考验着中共领导层" (Epidemic Is a 'Testfor China's Leadership)一文;CNN于二○○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就新加坡隔离二千五百人的报导                 (http://www.cnn.com/2003/HEALTH/04/21/sars)以及Ellen Bork于二○○三年五月五日在《标准周刊》发表了"谎言长城"(Great Wall of  Lies)的文章等等。

108页:前使馆官员在二○○二年七月接受采访。

110页:詹伯(Jimbo)是假名。

 

第四章 理想中的黄金国

 

121页: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和中共对他们的态度,详见Anne-Marie       Brady于二○○二年九月一日发表在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的文章:The Political Meaning of FriendshipReviewing the Life and Times of Two of China's American Friends以及她的另一部专著Making the Foreign Serve ChinaManaging Foreigne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Rowman & Littlefield, 二○○三年十月)。

114页:这个房地产的广告来自嘉阁北京房地产经济有限公司(Elite Beijing Realty),            htttp://www.eliterealtychina.com/propertylistdetails_eng.php? property_id=84, 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130页:关于美国企业推销北京奥运,详见科波拉(Glenda Korporaal)于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在《南华早报》发表的"出售金环"(Selling the Golden Rings);和伊瑞坦尼(Evelyn Iritani)于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的"环绕北京"(Rings around       Beijing)。

130页:关于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详见坦库?瓦拉达拉坚(Tunku Varadarajan)于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不良公司:梅铎父子在中共面前下跪"(Bad companyRupert Murdoch and His Son Genuflect before Chinese Communists)。

133页:我对《南华早报》解雇事件的判断是根据在二○○三年十一月访问白克尔(Jasper Becker)而来。

140页:关于朱镕基建议利用美国企业推销中国大陆的目的,详见林和立于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发表在CNN的评论:"中共的商业王牌胜过布什的努力"(China's Business Card Trumps Bush's Push)。

142页:关于贝彼得(Peter Batey)章节的争议,引文和关于引文的讨论书信取材自贝彼得的"中国大陆开放门户"(China Opening the Window)(尚未出版的草稿、电子邮件书信和修正版,经过作者的同意引用,二○○○年十一月),这篇文章是为了写给龙安志(Laurence Brahm)编辑的《中国的世纪》。龙安志的采访可在(http://www.business-in      -asia.com/china_century.htm)找到;另见二○○一年三月十六日人民日报网路版"总理会见《中国世纪》作者"一文。一位不愿具名的好朋友,以"光明闪亮的谎言"(bright, shining lie)来形容龙安志编造中共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时的天气。

 

第五章 成功的梦幻

 

154页:仿冒资料出自"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另外,详见李察?毕哈(Richard Behar)于二○○○年十月三十日发表在《财富》杂志的"北京骗人的打假战争"(Beijing's Phony War on Fakes)一文;塔莉?赛斯薇(Trish Saywell)于二○○○年十月五日发表在《远东经济评论》上的"伪劣产品的代价"(Fakes Cost Real Cash)。

170页:关于中共GDP资料的争议,详见汤姆斯?若斯基(Thomas Rawski)于二○○○一年九月十二日发表的"中共的GDP数位怎么么了"(What's Happening to China's GDP Statistics?),该文于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刊载在      htpp://www.pitt.edu/~tgrawski/papers2001/gdp912f.pdf以及于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北京的模糊数学"(Beijing's Fuzzy Math);另详见阿瑟?沃尔庄(Arthur Waldron)于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发表在《水星报》(Mercury News Services)的文章"中国大陆的增长数位与事实不符"(China's GrowthIs Not What It Seems)。

171页:对亚洲环球电讯(Asia Global Crossing) 前总裁、高中老师以及巴斯特 (Buster)的采访在二○○二年十二月间。

 

第六章 谁扼杀了中国大陆的互联网?

 

184页:"谁扼杀了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的早期版本曾在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标准周刊》刊出。本章的部分内容也在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和 Red Herring中刊出过。对麦克?罗宾逊(Michael Robinson)和彼得?劳洛克(Peter Lovelock)的多次采访在二○○一年的春夏之交。对前思科"温"姓工程师的采访在二○○一年七月。温是假名。

180页:关于早期中国大陆的网路情况,详见美国大使馆于一九九八年十月的报告PRC InternetCheaper, More Popular and More Chinese

184页:在二○○一年七月与Matthew McGarvey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Asia Pacific网路研究资深分析员的访谈中确认IBM曾安排贷款资助中共当局建造最早的防火墙。二○○一年七月底在思科北京办公室访问系统工程经理大卫?周(David Zhou)。关于民运人士齐瘦竹的案子,详见二○○一年四月二十日《匹兹堡邮报》的报导。

186页:我对雅虎公司前中国代表的电话访问在二○○一年七月。雅虎拒绝刊登VOA广告一事是在二○○一年八月底我访问"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站主任巴姆(William Baum)时得知的。

193页:关于美国在线(AOL)考虑应中共公安局的要求提供持不同政见者的情报,详见史蒂芬?穆夫森(Steven Mufson)和潘爱文(John Pomfret)于二○○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刊载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美国在线就中国大陆市场和人权的考量"(You've Got Dissidents? AOL Weighs China Market-and Rights Issues);另详见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于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发表在《纽约时报》的文章"美国在线赢得中共电视的一些播放许可"(AOL Wins Some China TV Rights)。

194页:关于北电网路(Nortel)为中共设计的监控计划,详见渥尔顿(Greg Walton)于二○○一年发表在"国际人权和民主促进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的文章"中共的金盾工程"(China's Golden Shield:       Corpo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http://www.ichrdd.ca/english/commdoc/publications/globalization/Gol      denShieldEng.html);另参阅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Anh-Thu Phan发表在《南华早报》的文章"北方网路为中共提供网路控制办法"(Nortel to Supply Key Mainland Cities)和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发表的"火车站的拘捕与中共网路警察"(Railway Arrest Gives Rare Glimpse of Cyper-Police) 。

195页:关于所提到一些受到利诱的小公司和商业展览,详见Judy M. Chen于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发表的文章"IT MultinationsWilling Partners to Repression in China?"      (http://www.hrichina.org/Beijing_IT_Trade_Show-Judy_Chen.html);Charles Bickers Susan V. Lawrence于一九九九年三月四日发表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的文章"防火墙"(A Great FirewallSurge in Networking Creates New Security Needs)。

195页:有关间谍软体(spyware),详见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http://www.tomcat.com上面的Records 21616263641。另详见二○○二年二月十日一期的http://www.chinaglobe.com

195页:关于中国政府取得电脑病毒,详见Ted Bridis于二○○一年三月三十日发表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共勒索电脑病毒"(China Exacts Computer-Virus Samples)。

196页:关于Code Red II 蠕虫病毒(Code Red worm),详见下列网站:      http://www.caida.org/analysis/security/code-red/

197页:关于网站攻击源自公安部,详见Michael S.Chase and James C. Mulvenon于二○○二年发表在兰德公司的论文"中国持不同政见者与中共在互联网上过招"( You've Got Dissent! Chinese Dissident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Beijing's Counter-Strategies),第66页。

197页:关于以网路攻击台湾,详见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 Smith)于二○○一年七月十一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Beijing States War Games,Mostly for Taiwan

205页:关于发送到西藏的电子信件不知能否收到的讯息是在二○○一年七月采访中国电子商业论坛(E-Commerce China Forum)的副主席Greg Shea时得知的。

206页:关于法轮功学员使用网路传递讯息,详见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 Smith)于二○○一年七月五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场隐蔽的运动"(A Movement in Hiding) 。关于蒋永宏(Jiang Yonghong)的案子,详见法轮大法资讯中心二○○二年二月二十日提供的消息"中共警察再次打死四名法轮功学员"(Police Brutality Claims Four More Falun Gong Lives in Chinahttp://www.faluninfo.net/Display/AnArticle.asp?ID=5328

206页:关于公安系统拦截电子邮件的方法,详见迈克?蔡斯(Michael S. Chase)和毛文杰(James C. Mulvenon)于二○○二年发表在兰德公司的报告"中国持不同政见者与中共过招"(You've Got Dissent! Chinese Dissident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Beijing's Counter-      Strategies)。

207页:关于代理伺服器的广为流传,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于二○○○年就互联网使用情况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搞的问卷调查。

213页:关于"三角男孩"(Triangle Boy)和其他尝试攻破中共防火墙的方法,SafeWeb的徐道辉(Stephen Hsu)和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的巴姆(William Baum)向我作过专门介绍。有关"三角男孩"的弱点,详见David MartinAndrew Schulman于二○○二年二月十一日所作的介绍"Deanonymizing Users of the SafeWeb Anonymizing Service"http://www.cs.bu.edu/techreports/pdf/2002-003-deanonymizing-safeweb.pdf

216页:关于思科股东提案,详见刘雅雅(Ann Lau)在二○○二年五月三十日的Resolution on Government Controls on Internet WorldwideCommunication to Cisco SystemsInc.; Mark ChandlerVice PresidentLegal Services and General Counsel 于二○○二年七月十五日的答覆,(Re: Proposed Shareholder ResolutionLetter to Ms. Ann Lau)。

218页:关于美国在政治上的反制,详见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于二○○二年七月递交国会的报告:"美中商业往来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The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另详见众议院政策委员会(House Policy Committee)于二○○二年九月十九日的政策声明"增进全球互联网的自由,拆除防火墙"(Establishment Global Internet Freedom: Tear       Down This Firewall)。

220页: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的报告引用Jeffrey LinCisco Channel Partner: The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Cisco's China GrowthMerrill Lynch Comment

220页:关于暂时开放对西方新闻网站的禁令,详见《路透社》于二○○二年五月十六日约翰E卢维奇(John Ruwitch)的报导"China Unblocks Foreign Media Web Sites"。

222页:关于雅虎签署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详见二○○二年八月肯尼斯?罗斯(Kenneth Roth)发表于《人权观察》的文章"Yahoo! Risks Abusing Rights in China"      (http://www.hrw.org/press/2002/08/yahoo080902.htm)。

226页:我在二○○二年十一月访问了北电网路无线网路行销经理,安诺其?赵(Enoch Chao)。

 

第七章 横空出世

240页:我在一九九九年的夏天访问导演陈国星。

241页:我对布莱克(Black)、格雷(Grey)、怀特 (White)的采访都是在二○○二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期间进行的。

248页:关于英代尔赞助中国高等院校,详见贾斯丁?莱特纳(Justin Rattner)于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发表的文章"Extending Moore's Law"            (http://www.intel.com/research/mrl/news/files/MRFKeynote_Overview.pdf)。

249页:关于詹美玲(Mylene Chan),详见比尔?格茨(Bill Gertz)于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华盛顿日报》发表的"SEC Aide Quits after Leak to Chinese"。

251页:关于外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的报导,详见《人民日报》于二○○三年三月十九日的报导"Transnationals Locate More R&D Centers in China";《人民日报》于二○○一年十一月十四日的报导"Motorola Vows to Enhance Presence in China";《路透社》      Reuters于二○○三年一月七日的报导"Motorola to Sink $100 mln in China Research Centre" 等。

 

第八章 雷克斯与京城

264页:我在二○○八年八月采访雷克斯(Rex),在二○○二年十二月采访杰克(Jack)。雷克斯、杰克、图雅(Tuya)、佛莱迪(Freddy)和雷克斯所有的女朋友都是假名。

296页:"走进莎莉花园"(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为叶慈(William Butler Yeats)所写。

 

附注译者:杨凯琳、李佑君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毛泽东和张玉凤的秘闻 (组图) "老革命遇到性问题"

周恩来的女人们 到底有多少?

前89民运学生领袖基督教牧师张伯笠谈“原谅”